化粪池与我们生活水的安全距离
2016-01-06 20:05:33
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,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,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、纸屑、病原虫,悬浮物,有机物。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~24小时的沉淀,可去除50%~60%的悬浮物。所以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0M,离建筑净距离不宜小于5M。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消化,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,易腐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,改变了污泥的结构,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。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,填埋或用作肥料。
化粪池发展至今,外形一般为横放的圆筒状,两端封头一般采用力学性能良好的车轮状凹凸面设计,内部设有相通的隔舱板,隔舱板上一般设有立体弹性填料,用来截留更多的厌氧细菌。
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如何,物质文明看厨房,精神文明看茅房。在农村,80%以上的传染病是由于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。而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就有30余种,*常见的有痢疾、霍乱、肝炎、蛔虫病等。 卫生厕所有墙,有顶。
安全的环境卫生是一种“质量的投资”,因为安全的环境卫生能造就更健康、更聪明的儿童。提高下一代人口质量。